般若心經與生活  息息相關


 


般若有文字般若 觀照般若 實相般若
因各人智慧去領悟 本無深淺之分


要能行才能顯出尊貴
好比六祖壇經 神秀與惠能 漸頓法之分
漸頓法是互補 身體修是漸法 智慧悟是頓法


心經是小又短的經典、也是最好的咒,是 大神咒,


大 明 咒,無 上 咒,無 等 等 咒 心對五蘊自然起了變化



日常生活起居離不開他..........六根清淨......六塵用不著.......




六根不清淨,在六塵中起了變化.........
眼中看了美好東西、起了貪戀之心,就行動了......
耳 聽了雜七雜八的聲音,不自主起了化學變化.......
鼻 聞了味道,身體感受另人也起了起伏.....
舌 接觸外物、口感不一、心中也動了.....
身 身體感染外物、各有不同喜好......
意 意念是經由前五根(....)


接觸塵中而起.....
六根受了六塵感受:


 1   壞的六識變成六賊 眼.....意 成為為惡工具.....


  2好的轉六識成六智、有了智慧六根 就成為為善的工具... 


修身養性均由他開頭.....


  心經談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教我們不執著空、也不執著相



執空就談相 、執相就談空  


去兩端取其中庸之道 莊嚴相現



心經教我們十二因緣法門


 六根被六塵感染...


要以十二入 及十八界化之轉識為智來得成


十二因緣法門讓我們知道三世因果要好好還債


並修菩薩道(覺有情)
自在菩薩顯現 就能度一切苦厄........
過去.現在.未來...甚至當下諸佛


以心經而證無上正等正覺........




關於照見五蘊皆空的問題 ?


照見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 》 度一切苦厄


心無罣礙 無有恐怖...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色身香味觸法等種種美妙領受


這是六根對六塵自然感受




自然就好 不要在有其他 念頭起 五蘊起貪念 自然就不清淨...




自己自性本來就清淨 本自清淨就如六祖惠能曰



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不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達到五蘊體性皆空時




自然自性般若顯 法身顯 不外尋


能照到五蘊皆空 是放下 當下解脫


真正深悟入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心經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時


能啟發佛性本自俱足 






自性被外界誘惑所掩蓋


有什麼方法可以斷欲找回自性?
 
就是要反觀自照 清心寡欲  不妄求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少欲就能減少貪念生活簡單心自在  
清心後就是達 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清淨心  


就能平等心對待彼此
自性佛就恢復來 非外尋....
就是佛家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的正等正覺


要如何認識自性般若?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們求佛 求道 求般若 並不是要到靈山會上


也不是要到那個極樂國土


每個人都有自性的佛土 自心的淨土


如果我們不能把握自性 不能認識自己


光在外相上追求 那只有離道愈來愈遠


學佛就是要靠自己


人人自己天真佛 晝夜六時常放光 剔起眉毛觀自得


何勞特地禮西方?


學佛要反求諸己 不要到外面去找


要找自己的般若自性


能夠見到自己心經 就能成佛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