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本文來自朋友的mail~~~~~~


「呂氏春秋」裡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


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


一粒米飯。


 


有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鍋煮飯,


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


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就去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


「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


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


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


在鍋裡,一些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


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


「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


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內心的自我判斷,有時還會錯誤,


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瞭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



逢事必從上下、左右、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主觀的瞭解


觀察,只能說是片面,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單一角度判斷,


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


 


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想想這個故事!真的你所看到的


才是事實嗎??


 


還是你只會從一個面,一個點,去觀察一個人呢??


 


大多數的人在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就已經給對方


下了評語了.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


 


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但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


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


 


很多事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要客觀地跳出成見,才有機會


接近真相。


 


據我記得故事是:孔子差遣子路去看粥好了沒(以前有饘粥吃就很好了)



結果:子路(家境是學生中算是很好的)在廚房門口遠遠看到顏回


用勺子把粥舀起來後,轉過身去;以為他(顏回家貧)肚子餓在偷吃;


不好意思撞破他.又不得不據實報告孔子.


 


孔子以粥又還很多,一瓢飲有什麼關係?


當顏回知道老師,孔子,要他煮的粥是祭祀要用的,連說不可.


孔子問他為什麼.


他才說出:


剛才煮粥的時候,煙灰飄到鍋裏(以前用柴火)


用勺子把粥舀起來後,轉去窗前(光線亮的地方確認)把灰(用嘴)吹掉.


經過人吹氣的東西拿來祭祀是不敬的.


 


所以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