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人不知道如何煎中藥,大家好多經驗都是口耳相傳的,有些並不合理,


而合理的煎藥和服藥直接影響中藥的療效,我是學中醫的,我認爲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


如何合理的煎煮中藥。


 


中藥也叫中草藥,是指中國傳統醫學中用以防病治病的物質,包括天然藥及其加工品。


雖然名義上叫中“草”藥,是以草木類藥物爲主,也有動物藥(包括龜、鼈、羊、虎等動物


身體的一部分),昆蟲藥(包括蚯蚓、蜈蚣、土鼈蟲等),礦物藥(包括各種金屬)。


 


正是因爲中藥材療效卓越,種類繁雜,每一味藥材的性、狀、質都不同,


所以煎煮和服用的方法很獨特。可以說煎煮和服用方法直接影響療效,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中藥材合理的煎煮方法。




步驟[編輯本段]一、先來學幾個概念:“先煎”,“後下”,“包煎”,“另煎”,


”,“解表藥”,“補益藥”,.“一碗水”。


 



 

1.“先煎”就是要先打碎後煎煮20-30分鍾以後再入其它藥合煎到規定時間。

需要先煎的藥比較容易識別,它們都是些礦石及貝殼類藥材,像石決明、牡蛎、磁石、龍骨等。


 

2.“後下”是指在其它藥物煎好出鍋前10分鍾放入的藥材。它們指那些含有芳香揮發物質


的藥物,久煎會損失藥效,如薄荷、砂仁、蔻仁、佩蘭、青蒿等,另外大黃、鈎藤也宜後下。




提示:在滋補的方劑中往往會加入一些行氣藥,如青皮、陳皮、枳實、枳殼、砂仁、蔻仁等,


我們建議這些也應該後下,煎煮10-15分鍾後起鍋,因爲滋補藥需要久煎,而這些藥不耐久煎,


也應該單獨包裝。


 

3.“包煎”是指某些需要裝入紗布袋煎煮的藥,這些藥大多是粘性強、粉末狀、顆粒細小


或者是有絨毛的藥材,如車前子、蘇子、蛤粉、青黛、枇杷葉、旋覆花、蒲黃等,


如不包煎服用時要濾清藥液。


 


4.“另煎”是指一些貴重藥材,爲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並防止浪費,需要單獨煎煮,


其煎液可與其他藥物的煎液合並後服用或單獨服用,如野山參、高麗參、西洋參等;


冬蟲夏草另煎並連藥材同吃,或磨粉沖服更好。


 


5.“沖服”是指某些特別貴重、量少的細料藥可以磨成細粉,用其他藥物煎好的湯藥沖服,


如珍珠、犀角、羚羊角、麝香、朱砂、三七、琥珀等;新鮮的中草藥必要時也可以打汁沖服;


天麻、雞內金、炙甲珠研末沖服比入煎效果好。





提示:



* 需要按以上五種煎煮方法處理的藥材在藥房包裝時,藥劑師應該單獨包裝和詳細告知顧客,


這是規定也是起碼的行業道德。當然也有個別藥劑師沒有盡到告知義務或根本不單獨包裝,


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留意。俗話說,多學點沒壞處。


 

6.“解表藥”是指治療扁桃體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因此而引起的頭痛、


咳嗽、鼻塞、發熱、怕冷、咽痛等病症的方劑。


 


7.“補益藥”是指治療身體因髒腑疾病造成的慢性損耗、勞倦外傷或營養不良引起的


陰陽氣血津液的不足而致虛的方劑。也許理解起來很困難,但補益藥有個特征,


就是往往包含有這麽幾種藥——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生地、熟地、當歸、枸杞、


麥冬、山萸、肉苁蓉、杜仲、補骨脂等,如果看到這幾種藥就可以斷定這張方劑


有補益的作用,但不一定是單純的補益,往往是攻補結合或通補結合的。


 


8.“一碗水”大概相當於半斤牛奶的量。


 


二、準備煎藥了。




1.什麽工具最合適?



首選砂鍋,砂鍋材質性質穩定,不宜與藥物中的化學物質結合,而且受熱均勻;


其次是陶瓷或搪瓷器皿;不鏽鋼或鋁鍋也可以,只是所用的鍋要有蓋子。


切記忌用鐵鍋和銅鍋。另外準備一把長柄勺子,勺子大小依藥物多少而定,


因爲勺子比筷子容易翻底。


 

用水注意一點,煎藥用自來水即可,只是要用新鮮的生水,有條件就不要用熱水、涼開水


和久沸的水。




提示:



* 頭煎必須加冷水,二煎必須加熱水,因爲藥物中的蛋白質遇冷會凝結。


先浸泡一下。這一步很重要。剛買回來的幹燥的藥材加水不要太多,水面高出1橫指就行,


這樣過一段時間,水就被藥物吸收了,煎藥前把水補足就可以。中草藥在煎煮以前


必須要經過充分浸泡以利於有效成分煎出。可惜的是現在代客煎藥的藥房最多浸泡30分鍾,


甚至根本不浸泡就直接下鍋了,所以我們建議如果有條件就自己煎。




提示:



* 如果萬一加水多了,就在頭煎開鍋以前盛出一些,二煎再用,開鍋以後就不要這樣了。


那麽30分鍾到底夠不夠?一般來說是夠了,解表藥只需浸泡20分鍾就可以,


因爲解表藥往往是花、莖、葉等質輕的藥,比較容易吃水;補益藥的浸泡時間要長一點,


有人說60分鍾就可以了,但實際情況看,有些塊狀或片狀的藥往往需要2個小時才能吃飽水,


比如生地、熟地、麥冬、白術這些藥,尤其是加工不精細,塊比較大的時候更是如此。




提示:



* 如果是急救藥,不要泥於以上規則,直接下鍋好了,救命要緊。



* “先煎”,“後下”的藥物要單獨浸泡,“包煎”不需要單獨浸泡。


2.該放多少水?




這裏有一個原則:補益藥要多放水、久煎、取濃汁;其它藥少放水、輕煎、多取汁。



解釋一下,要在充分浸泡以後加水,補益藥頭煎水面高出3橫指,二煎剛剛沒過藥物;


解表藥頭煎加水過1指,二煎沒過藥物;其它藥頭煎高出1橫指,二煎沒過藥物。


這裏有個前提,就是總水量多於2碗。如果藥物很少,總水量不足2碗,那就加2碗水,


煎到1碗就可以了。總之,頭煎藥液濃,水要多些,二煎藥液淡,水就少些。



提示:



* 不要在煎藥中途加水,尤其是時間過半了以後再加水就只能是稀釋藥液而已,


所以要一次加水加足。開始不好掌握,萬不得已時水多點總比少點好。


中醫有句古語——藥服滿漿,意即服藥要服夠量,水太少了藥物作用小。



* 如果每服藥醫囑是一天服兩遍,要保證每服藥至少煎出2碗水,服三遍則三碗水。


 

三、可以煎藥了




1.該煎多長時間?



補益藥頭煎要50分鍾,二煎要30分鍾;解表藥頭煎要15分鍾,二煎要10分鍾;


其它藥頭煎30分鍾,二煎15分鍾就可以了。



提示:



* 每服藥要煎兩遍,因爲每味藥材的煎出時間不同,煎兩遍才能保證全部煎出。


如果煎藥前充分浸泡過,並且煎藥時間足夠,可以不煎第三遍。



* 現在的藥店都搞一刀切,統統告訴顧客頭煎20分鍾,二煎15分鍾,這是不科學的。


之所以這麽告訴顧客,是因爲該單包的不單包,該後下的就不能後下了,


就只能煎20分鍾了,因爲行氣藥不耐久煎,所以自己要注意一下。


 

2.掌握好火候。




煎藥就像烹饪,火候很重要。開始時要大火,開鍋後轉小火,讓水輕輕沸騰就可以,


火太大有效成分就會過多蒸發,二煎同樣。煎藥的過程中要隔10幾分鍾把藥由下至上


徹底翻一遍,尤其是二煎水比較少時更重要。



提示:



* 不要忘記對藥物“先煎”,“後下”,“包煎”,“另煎”,“沖服”的下鍋時間掌握。


四、怎麽儲存湯藥




煎好的藥液就是可以服用的湯藥了,由於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時間久了會變質,


原則上是當天煎當天服。但是每天都煎藥時間不允許,我們可以變通一下,一次煎4-7服藥,


把藥液保存在冰箱冷藏室內,7天之內是不會變質的。服用的時候盛出一碗,


在微波爐加熱3-4分鍾或者火上稍微燒開。



提示:



* 除非有醫囑,否則所有湯藥都不能冷服,每次服藥前都要稍微燒開,然後溫度合適了再喝,


因爲中藥的有效成分都是加熱了以後才能相互融合。


 

本文来自: 生活说明書http://www.wikish.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