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煩者煩擾,惱者惱亂。


煩擾惱亂人心者,稱為煩惱。


煩惱心所有六;


即(貪、嗔、癡、慢、疑、不正見)
此六者又稱為根本煩惱心所。


心所法裡的根本煩惱又稱本惑,


即所謂的煩惱障(我執)。


又分為分別我執與俱生我執。




《煩惱心所有六》


是貪、嗔、癡、慢、疑、惡見,


此六者又稱為根本煩惱心所。




一、貪




貪是貪欲,非義而取,心無厭足,曰貪。
論曰 :「於有有具染著為性,


能障無貪,生苦為業。」


世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求種種欲樂,


貪是愛、欲的同義語,是無貪之反。




二、嗔




嗔者嗔恚,逆境當前,妄動無明,


論曰 :「必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


所以嗔心起時,對家人眷屬、乃至眾生,


心生憎惡,輕則惡聲詬罵,重則刀杖相向,


甚至於伐城伐國,喋血千里,莫不由嗔心起。




三、癡




癡是無明的異名,無明者,迷昧不覺,


起諸邪見,不辨是非,謗無因果。


論曰:「謂於諸事理迷暗為性,


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一切雜染惡法,皆依無明生起,


這就是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




四、慢




慢者驕傲,「謂持己於他,高舉為性,


能障不慢,生苦為業。」


慢也就是輕舉喬揚,不知謙卑,輕蔑他人。




五、疑


疑者信之反,「謂於諸諦理,猶豫為性,


能障不疑,善品為業。謂猶豫者,善不原故。」




疑也就是對於三寶的功德,


四諦的真理,因果的能力,


都猶豫不信,所以能障不疑善品
為業。




六、惡見




即不正確的見解,此又稱邪見,此有五種,


一者身見,即是我見。


二者邊見,即於我見上執常執斷。


三者邪見,否定因果善惡的見解。


四者見取見,即固執己見,互相鬥爭。


五者戒禁取見,認為持牛戒、狗戒、雞戒,



是生天證果之因,這稱為非因計因。




不貪:則無「上求佛道」的「智慧」!
不瞋:則無「廣度眾生」的「魄力」!
不癡:則無「恆利眾生」的「願力」!
不慢:則無「當下成就」的「勇氣」!
不疑:則無「證悟」的「肯定力」!




無煩惱:則無成就「密嚴佛土」的「運作力」!




「貪」、「嗔」、「癡」、「慢」、「疑」:


「畏懼者」:棄之如「糞土」,避之唯恐不及!




「善用者」:乃「為「成就」之「利器」!




《楞嚴經》提到說,大三災  水、火、風,


貪心 招感 水災。


瞋恚 招感 火災。愚痴招感 風災。




我們能將  貪瞋痴斷除,斷惡修善,


就能避免三災。又能增長道業。




業要是消了,水、火、風三災就沒有了,


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Tseng 的頭像
    Alice Tseng

    Alice的休閒小站

    Alice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