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於秋冬的疾病困擾,例如過敏性氣喘、鼻炎等。利用農曆中的
「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也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
選取一些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的中藥,在背部上治療呼吸道
疾病的特定穴位,進行穴位敷貼,此時因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
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故用來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
到了季節交換時,就能避免外感疾病的侵犯,如此也減少了
哮喘病的發作,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中醫所謂的三伏天(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是依據節氣曆法
所計算而來:氣喘、過敏性鼻炎是冬季好發的疾病,屬肺系疾病;
肺的五行屬「金」,故取初伏天為夏至後第三個(五行中屬金)庚日,
第四個庚日是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末伏天,這三天便是
三伏天,彼此相隔十日。以今年(2009年)為例:初伏在國曆7月
14日,中伏7月24日,末伏 8月13日。
「三伏貼」即是在三伏天所做的穴位貼敷治療法(但貼敷的時間
並非僅限於三伏天這三天才有效,在三伏天的前、後一個月內,
既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也是治療的好時機),乃中醫的外治法
之一。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敷貼在適當穴位,經皮下吸收
及刺激穴位達到治療效果;本法除了可減少腸胃道干擾,
延長藥效外,尤適合不喜服藥的小兒及服藥過多的老人;
但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採用。
慈濟醫院中醫科門診是利用含有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
等成分的中藥敷貼在患者背部的穴位,如肺俞膏盲、腎俞、百勞、
天突等穴。於今年三伏天這三天各貼藥一次,貼藥時間一般為4
至6小時,若皮膚發生明顯的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則須即刻
撕下藥材。
三伏貼本身是使用具有溫通和補養的藥物來做治療,因此貼敷
於皮膚上會有稍許刺激性如燒灼感、口乾現象,也會造成皮膚
輕微的局部紅腫和稍許的刺痛,不過會因人而異,大多數病人
覺得不舒服,大概只在前面那半小時,之後基本上不會再有太大
的不適。有些人貼敷後會有起水泡的現象,基本上小心保護並不會
有太大的問題,且經驗上和報告上顯示,病患做貼敷若有刺激感、
局部紅腫,甚至於起水泡,其療效相對之下會比較好,且在研究中
並未發現有其他的副作用。
適合接受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的患者,主要是過敏體質的兒童,
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在成人方面,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
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也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至於孕婦、
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病患,以及有發燒
和咽喉發炎者,不適合此法。
臨床實驗中證實「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可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
達到抗過敏的作用。某些研究報告指出,運用此療法連續三年,
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另外臨床試驗也發現:
(一)在夏天貼比冬天貼效果來得佳;
(二)在冬天貼仍有其療效;
(三)患者年齡越小,治療次數越多,其療效越佳;
(四)連續貼三年比兩年、一年為佳。
新聞提供:新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