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三行博物館文化

十三行博物館的位置為十三行文化遺址,是目前台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可能是台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十三行遺址被內政部訂為國家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屬於北台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到漢人進入本地區之後才結束,除了發現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特徵是手工製作,含細沙,火候高、質地堅硬;十三行文化的分佈地區,在西海岸地區由淡水河沿著海岸向南一直分佈到大安溪,向東則沿著北海岸、蘭陽平原一直分佈到奇萊平原北側的三棧溪




十三行博物館簡介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面積約為 62500平方公尺,為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綮在這裡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跡,同時亦發現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因而判斷此處為史前遺址,並依據該地地名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命名為『十三行遺址』是根據考古學習慣,史前遺址的命名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而十三行遺址之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為『十三行莊』因而得名。




十三行博物館設計理念

十三行博物館其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十三行博物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戶海中凸起的鯨背,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量體簡單素淨,十三行博物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十三行博物館隸屬於台北縣政府,為縣府二級獨立機構,業務受文化局監督,十三行博物館為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99年12月11日星期六,天氣: 多雲





今天家人們難得大家都有空檔可以放鬆一下,


決定前往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


好久沒有全家一起出遊了




十三行博物館








我和老爺是第二次去了,兩個孩子是第一次去呢

我們是中午到達目的地,首先進去博物館參觀





參觀完之後就在附近的小吃攤吃午餐

解決了民生問題之後,大伙兒決定租兩部協力車~


老爺和我一部;兩兄妹~Nick 和 Sandy 一部,


目的地:左岸碼頭公園






左岸公園





我已經好久沒騎腳踏車了ㄟ


記得國中時期騎了兩年腳踏車上下學

自從讀高中,因為學校距離家裡的路程比較遙遠,


就改搭公車上下學






所以真的好久沒有騎腳踏車了


騎了一段時間竟然覺得屁屁超痛的ㄝ


兩腳也有點酸ㄋㄟ






好容易騎到左岸附近,遊客很多~


只好下來用牽的,沿途欣賞風景安步當車

那天的天氣還不錯,有點寒意,


不過卻阻擋不住遊客的熱情呢

所有賣吃的、喝的攤販生意都超好的






博物館的出口外觀





我們也買了新疆大餅和旋轉馬鈴薯來打打牙祭喔

之後因為協力車的出租時間是兩小時,


所以要趕著騎回租車行





必須回到十三行博物館

涼涼的天氣,有空出去騎騎車是不錯的運動喔

有機會大家也不妨到那兒逛逛吧!






回家路上看到的夕陽




資料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Tseng 的頭像
    Alice Tseng

    Alice的休閒小站

    Alice Ts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6) 人氣()